历经岁月沉淀,海力达如何紧扣热管理发展脉搏?

作者: 陈琦
发布于: 2025-06-12 14:17

成就一家传承与创新兼具的百年老店,在任何行业都是很难的。

对于全球汽车零部件产业的重要供应商——海力达来说,它拥有百年历史沉淀,穿越了时间的艰难考验,回首是对传承的致敬,前瞻是对创新的坚持。

 

海力达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全球研发工程副总裁 Dr. Sebastian Schilling

在守正创新的路上,海力达从传统动力系统业务向电动化、智能化转型,涵盖内燃机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电动汽车、氢燃料电池汽车及氢能的多元场景应用,并通过创新产品和技术解决方案满足客户之需,为创造更清洁的环境奉献力量。

近日,EAC 2025易贸汽车产业展在杭州举行。展会期间,本刊记者有幸采访了海力达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全球研发工程副总裁Dr. Sebastian Schilling,与他共话海力达“双轮驱动”战略的重要部分——热管理业务的创新智慧,并对企业的发展韧性及产业的未来动向进行展望。

 
历经岁月沉淀,创新贯穿始终

“若追根溯源,海力达的前身是一家1930年起源于德国的企业,其技术传承为海力达之后的创新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在采访中,Dr. Sebastian Schilling敞开心扉,将海力达的历史故事娓娓道来。

凭借在汽车传动系统和动力总成领域积累的丰富经验与专业知识,以及创新且具有前瞻性的解决方案,海力达成为了众多汽车及商用车企业的合作伙伴。

2014年,海力达被中航纳入麾下,不仅助力中国汽车传动系统和动力总成核心技术的提升,同时也紧扣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脉搏,积极开拓更多产品线,包括动力总成解决方案、热管理解决方案、氢能源解决方案等。

热管理是指在全天候条件下,为汽车关键部件提供最佳温度范围的技术体系。面对这一重要业务板块,海力达不仅为相关介质提供卓越的阀门技术,并且能精准、有针对性地设计出客户所需要的结构,发挥它的创新技术专长。据统计,在热管理领域,海力达为超过20款车型提供配套服务,每年交付200万件高质量阀门。

EAC 2025易贸汽车产业展上,本刊记者走访海力达展台,丰富的产品和创新的解决方案跃入眼帘,包括冷媒阀、水阀、热管理集成模块等核心产品。凭借热管理核心阀件的完整开发和制造能力,以及全球化团队的软硬件开发能力,海力达持续在热管理领域发光发热。

Dr. Sebastian Schilling坦言:“新能源时代的到来,为海力达带来了更多发展机遇。除了巩固原有的燃油车业务,我们也在精进新能源车的热管理业务,迈出电动化转型步伐。比如在新能源热管理系统中,随着电池冷却和热泵的应用,催生出了很多新型的冷媒控制阀。目前,我们已成功开拓了热管理冷媒和液冷核心阀类部件的业务。”

以常熟工厂为例,海力达生产的冷媒阀、水阀产品兼具高性价比、高性能、高可靠性,能有效提升新能源汽车的续驶里程、舒适性和安全性;海力达汽车热管理焓差试验室于20242月投入使用,适用于汽车空调系统及各类零部件的性能测试,为海力达新能源业务的技术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持。

可以看到,海力达不忘本来,更要开辟未来。其多元化系列产品横跨内燃机、混动、电动、氢能等核心技术路线,不仅满足了交通领域节能减排、绿色环保的需求,也为可持续发展这一全球性课题提供了宝贵的“解题思路”。

 
聆听客户之声,深谙市场之需

如今的海力达,在全球各个重要市场布局全自动化生产工厂和技术中心,拥有1700多名员工,其中包括290名研发人员,为企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然而,海力达并未止步于此,仍在强化自身、锐意进取。

Dr. Sebastian Schilling如此概括海力达的核心优势:“首先,海力达与主机厂、Tier 1建立紧密联系,已成为他们理想的合作伙伴,用心倾听客户之声,迅速而透彻地理解客户之需;其次,海力达在欧洲、中国、美国等汽车产业发达地区都有深入布局,能敏锐洞悉不同市场的差异化需求,做出战略规划;再者,海力达在传统业务上沉淀的专业知识与经验,亦能在如今的电动汽车热管理领域发挥优势。”

另外,在热管理领域,高效节能、降本增效是业界最关注的课题之一,亦是海力达创新发力的重点。借由高度自动化生产线,海力达能保障产品的一致性,在提高运行效率的同时实现降本增效。

同时,面对越来越激烈的市场角逐,海力达推出了模块化阀门平台,具备高度可扩展性和灵活性,能根据项目为客户提供已经充分验证的量产产品,或者根据应用来精准调整产品。

Dr. Sebastian Schilling介绍道:“得益于模块化的设计,我们能组装各种模组,根据客户要求提供特定的解决方案,甚至采用仿真技术来支持客户实现最好的阀门组合。这充分体现了海力达卓越的集成能力。”

谈到至关重要的中国市场,Dr. Sebastian Schilling表示,海力达不仅将德国企业的深厚技术底蕴和制造实力移植到中国,更积极进行本土创新研发,“在中国,为中国的理念已根植于心。举例而言,海力达常熟工厂拥有先进的自动化设备、精密的生产工艺及严格的品控体系,悠久岁月沉淀已与本土化战略相融。

值得一提的是,海力达对中国市场的未来增长潜力和技术发展保持信心,如今已有中国本土创新产品成功推向海外,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展现出“在中国,为全球”之势。

采访临近尾声,Dr. Sebastian Schilling表示,以创新为动力的海力达,不仅要继续深耕汽车市场,未来还会将其技术价值从汽车行业拓展到机器人、工业产品等全新领域。对此,我们不妨拭目以待。

分享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