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 |“智驾安全”将有法可依,这些企业有话说
最近,全国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公示关于征求《智能网联汽车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安全要求》拟立项强制性国家标准项目意见的通知。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一消息在汽车行业激起层层涟漪,各方纷纷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国家标准计划《智能网联汽车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安全要求》由工信部提出,委托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智能网联汽车分会执行。主要起草单位包括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等。公示截止日期为2025年7月4日。
东风汽车是主要起草单位中的唯一整车企业,其表示:“该标准不仅与国际法规保持协同,并紧密结合我国道路交通实际情况,对系统的功能表现、安全性能、驾驶员状态监测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
此次辅助驾驶强制国标的制定,将有效约束组合驾驶辅助系统的功能表现,促进提升产品安全性能,减少由于产品性能缺陷导致的安全事故,提升道路交通安全水平。同时,该标准的实施将为行业监管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和科学的技术依据,助力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构建安全可控、规范有序的发展生态。
作为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领军企业,东风汽车持续深耕汽车智能化领域,在智能网联技术方面拥有长期的研发储备和扎实的实践。
目前,东风无人驾驶出租车Robotaxi、无人公交Sharing-Bus等均取得了技术突破,累计商业化落地15个省、35个城市,运营里程超270万km,接驳乘客超过16万人。
在雄安新区,搭载L4级自动驾驶系统的东风智能巴士已安全运营1年有余,开创国内自动驾驶公交运营先河;在武汉市经开区,无人公交Sharing-Bus串联起教育、民生、企业通勤和旅游等场景,助力武汉打造“自动驾驶第一城”。
基于自动驾驶运行数据积累,东风汽车于2025年3月25日发布行业规模最大、涵盖125万组高质量数据的端到端自动驾驶开源数据集,推动自动驾驶技术的标准化与生态建设。同年4月,东风汽车发布“天元智能”技术品牌,构建“一核双基双元”智能化技术体系,以最懂中国道路的智能化方案,实现智能和安全的共融。
展望未来,东风汽车将继续以高标准履行社会责任,深耕智能网联汽车技术领域,提速关键技术、核心资源掌控和产业化步伐,进一步加快新技术创新和应用。
QNX大中华区首席代表董渊文表达了他的观点。在他看来,中国推动《智能网联汽车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安全要求》立项,反映出全球在这一快速发展领域上正日益达成共识:亟需建立清晰统一标准。随着这些技术变得越来越普及,确保其安全透明的部署对于维护公众信心至关重要。
在迈向智能驾驶的征程中,建立消费者对安全的信任与技术本身的研发同等重要。要让公众广泛接受这些创新,必须建立他们对技术及其优势的信任,同时也要让他们相信技术企业会在追求商业利益的同时会恪守职责。
“对于像QNX这样致力于推动智能出行未来的行业参与者而言,确保技术既安全又可靠是一项道德使命。”董渊文表示。
安全是任何时刻都不可妥协的承诺,尤其当关乎生命时更须坚守如一。正因如此,QNX始终专注于提供可靠且具有安全认证的平台,帮助客户满足当前和新兴的监管要求。但除了技术层面的责任外,QNX肩负着更广泛的责任——携手塑造一个以信任、透明和对公共安全的共同承诺所引领的创新未来。
董渊文指出:“相比回顾过去,此类倡议恰好为QNX这样的生态系统成员提供了契机——凭借我们45年来在功能安全和网络安全领域的深厚积淀和文化传承,QNX能够与行业伙伴围绕最佳实践达成共识,在兼顾安全的同时促进创新,以雄心与责任携手前行。”
四维图新表示,必须筑牢安全底线,助力智能网联汽车安全标准落地。《智能网联汽车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安全要求》拟立项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公示,标志着我国智能网联汽车领域迈入“强标”时代。四维图新始终将“安全不可妥协”作为核心原则,对此项标准的制定表示高度支持,并认为其将为行业健康发展提供关键支撑。
四维图新提出了两个重要观点。首先,安全是技术普惠的前提。
当前,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已成为智能汽车的标配功能,但因技术滥用、宣传模糊导致的交通事故频发,暴露了行业安全底线的缺失。四维图新曾多次强调:“地图已从静态图层进化为动态数据引擎,是智能驾驶不可或缺的安全件。”此次标准明确要求强化驾驶员状态监测、障碍物探测响应等核心指标,与四维图新以高精度地图为先验传感器、构建多传感器融合安全架构的技术路线高度契合。
四维图新基于高通SA8620平台的中高阶智驾方案,通过“端到端大模型+安全兜底”混合架构,实现了0.1米级障碍物识别精度,并在车速控制、碰撞防御等场景中持续打磨安全性能。

其次,标准落地需产业链协同。
四维图新认为,强制性国标不仅是对企业的技术约束,更是推动行业升级的契机。公司通过“车路云一体化”解决方案,深度参与北京、深圳等城市试点项目,构建了高精度地图采集、众源更新、合规审查的全链条安全体系。数据合规平台通过地信敏感数据检查、访问监管等机制,确保智能驾驶全生命周期安全可控。
智能网联汽车的安全发展,需要政府、企业、用户多方共治。四维图新将以此次标准制定为契机,持续强化安全技术研发,携手产业链伙伴推动标准落地,让高阶智驾功能在“难而正确”的道路上实现科技平权,为消费者提供“用得起、更安全”的智能驾驶体验。
摩尔芯光销售及市场副总裁王建胜分享了真知灼见,他指出:“《智能网联汽车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安全要求》这类标准的制定无疑对整个行业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我们认为未来组合驾驶辅助系统的核心指标不再是单一传感器的‘感知极限’,而是多源协同下的‘稳定可靠性’和‘场景适应性’。”
正因如此,国家层面推进该类标准的制定,是非常及时且必要的,既体现了监管层对高阶智能辅助驾驶系统落地能力的深入关注,也为新一代高可靠、高安全感知架构的落地提供了明确方向。
从技术角度看,该标准草案中对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在复杂场景下的响应能力提出了更加明确的性能要求,尤其是在弱光、逆光、雨雾、异物遮挡、动态穿行等典型交通安全场景中的识别与响应。这对感知系统的“真实性能”提出了挑战,也让摩尔芯光看到新的技术机会。

以摩尔芯光的芯片化FMCW(调频连续波)激光雷达为例,FMCW(调频连续波)的架构天然具备抗干扰、高信噪比和动态速度感知能力。4D维度的信息输出(速度、距离、角度、反射强度)使其在识别横穿行人、鬼探头等动态危险目标方面具备先天优势。
尤其是在城市多车流、多目标、高动态的复杂工况中,FMCW对运动目标速度的实时捕捉能力,能够显著提升AEB、TJA等主动安全功能的准确率与响应效率,在强规场景中展现出了更强的技术适配性。特别是在主动安全方面,FMCW激光雷达的优势已不再只是“前沿探索”,而是在新一轮法规标准推动下,有望成为核心传感支撑技术。
王建胜坦言:“我们目前正与多家主机厂展开合作,聚焦强规提出的典型场景感知能力评估,共同推进围绕硅光芯片集成和FMCW激光雷达技术的系统测试与验证工作。可以说,整个产业链正在围绕‘新标准、新场景、新架构’全面升级,这样的趋势也正好契合了FMCW激光雷达从技术验证走向量产落地的关键节点。”
摩尔芯光支持国家在这个阶段出台更具操作性的标准,为未来更安全、更可信赖的辅助驾驶系统提供扎实的底层能力支撑,引导整个行业向更高可靠性、更高安全性的方向演进。